第十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 国际野生鸟类科普摄影展 10月19日,第十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主题摄影展在闵行区大零号湾拉开帷幕。作为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九大主题活动之一,今年的摄影展以“身边鸟趣”为主题,由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主办,上海蚂蚁森林生态绿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承办,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平台协办,并获得上海市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闵行区科学技术协会大力支持。 据了解,本次摄影展自6月起首次打造公众参与科普项目,邀请全民参与城市野生鸟类生物多样性记录和保护,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野生鸟类摄影作品,鼓励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活动等,用镜头记录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做出的探索和实践成果,依托影像力量传播自然保护理念、讲好中国生态故事。 活动得到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投稿共1309幅,经过评审专家层层遴选,最终评选出100幅优秀作品、11幅特展作品在闵行区大零号湾图书馆进行公开展览。除摄影作品外,还鼓励青少年亲手制作自然笔记、校园/小区鸟类生物多样性调研报告等,择优在展览现场进行同步展出。 上海背靠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拥有调控城市环境能力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以及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是世界上湿地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还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沿海的滩涂湿地为迁徙候鸟提供了重要的越冬场所和停歇地。生物多样性观测既可以提供观测对象的变化信息,又是评估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并且能够为制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行动计划和管理措施提供重要依据。鸟类分布生境多样,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数据收集程序相对简单,且分类和分布的资料比其他动植物类群更加齐全,因此鸟类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类群。本次展览还展出部分上海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上海珠峰中学西藏籍师生、闵行老干部局等50名成员作为首批观众参观了本次展览。 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主题摄影展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走进过科技科普场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高校、商场等各类本市科技、文化、教育、娱乐地标。组委会希望活动能够走近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通过影像的视觉冲击力唤起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集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凸显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在自然保护方面的引领作用,有力提升上海科普软实力。 本届自然保护周落幕以后,这些优秀摄影作品还将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巡展,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不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把“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美丽家园”作为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5日,地点为闵行区大零号湾图书馆1楼展厅,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去参观。 主办单位 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承办单位 上海蚂蚁森林生态绿色发展基金会 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