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忽已暮,浅秋正渐浓。2024年8月25日下午,与上海科技馆携手主办的“公众自然科普及宣传教育项目启动仪式暨第212 期上海科普大讲坛”活动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圆满召开。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指导,并得到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蚂蚁森林生态绿色发展基金会的资助支持。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刘春龙,常务副理事长王小明,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上海科技馆副馆长、理事缪文靖,蚂蚁森林生态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小颖,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二级调研员沙剑波,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上海代表处主任杨建生,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项目开发部主任龙庆刚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活动,此外,两百多名市民通过公众号平台抢票成功参与,更有超过十万名观众通过各大平台在线观看了这一盛大活动。


        常务副理事长王小明先生致欢迎辞,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发展和维持的塑造,以及科普教育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公众自然科普及宣传教育项目的资助支持方,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刘春龙秘书长上台致辞。刘秘书长发言认为,这次公众自然科普及宣传教育项目和生物多样性讲座活动,是落实中央精神,凝聚各界力量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一次积极公益实践。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刘春龙秘书长,王小明常务副理事长,上海科技馆缪文靖副馆长,蚂蚁森林生态绿色发展基金会王小颖秘书长,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沙剑波二级调研员五位领导共同按下启动按钮,公众自然科普及宣传教育项目顺利启动!

        启动仪式结束后,西北大学李保国教授开展了题为《从金丝猴社会看人类社会的发展》的科普讲座。李保国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然而,环境变化导致全球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我国也正面临着生态安全及物种灭绝的严峻挑战。秦岭金丝猴是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保护好秦岭的金丝猴,也就保护了在其环境下生存的动物物种,人和动物和谐共生,真正地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李保国教授还分享了他和团队三十余年对濒危动物演化、种群保护、栖息地恢复与遗传复壮的研究成果。李保国教授呼吁在座的观众要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要以顽强的意志适应自然,以敬畏之心改造自然,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讲座结束后,李保国教授与现场及在线小观众进行了热烈互动,为小观众们答疑解惑。

        上海科普大讲坛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已经成功举办了264场活动,邀请432位海内外科学家进行精彩演讲,逾2200万观众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了讲座。

点赞(1)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