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信息 系列名称:《中国珍稀物种》 制作单位:上海科技馆 ×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内容亮点:聚焦中国濒危物种(如朱鹮、中国大鲵、川金丝猴等),以超高清镜头记录其生存故事。 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大奖 观看渠道:学习强国平台(搜索“中国珍稀物种”可观看全集),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跳转。 2 详细介绍 伤痕是科普人的勋章, 镜头是生命的史诗。 在距离城市千里的荒野中,一群“追动物的人”正匍匐在泥沼里、悬挂在悬崖边,用镜头为珍稀物种书写生命日记——他们便是《中国珍稀物种》的创作团队。是他们,为我们了带来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自然纪录片。 15集纪录片中主要涉及到的珍稀动物有: 大熊猫、中国大鲵、扬子鳄、震旦鸦雀、岩羊、文昌鱼、川金丝猴、藏狐、松江鲈鱼、黑颈鹤、金毛羚牛、海南坡鹿、蒙新河狸。 纪录片截图 拍摄团队使用了大量专业拍摄手法,高速摄影、延时逐格摄影、红外摄影等等。他们拍到了很多珍贵画面,比如中国大鲵产卵、扬子鳄水下姿态、震旦鸦雀夜视镜头,这些都是普通游客很难看到的场景。 本系列纪录片风格多样,针对不同物种有不同风格。比如拍中国大鲵时节奏慢,解说语速也慢,因为大鲵行动缓慢。拍岩羊时就节奏快,因为它们在悬崖上奔跑的画面很有冲击力。拍震旦鸦雀则用了女声解说,更温馨。 3 创作团队 “伤疤是我们的职业勋章” 导演项先尧讲述了拍摄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摄影师丁建新为抢拍文昌鱼产卵,脚趾被岩石掀翻指甲盖,鲜血染红海水仍坚持拍摄;录音师在岩羊栖息地遭遇飞石袭击,碎石击穿耳机划破太阳穴,与死神擦肩而过。为捕捉一个镜头,他们常需等待数月:守候6小时拍到大鲵幼鱼破膜瞬间,模拟月光潜入深海48小时,首次拍到文昌鱼夜间产卵的珍稀画面——连科学家都惊叹“这是改写生物学的影像” 【免责声明】 1. 标注“来源”的内容版权归原权利人所有; 2. 原创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并附链接,禁止篡改/商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3. 转载内容二次传播时必须标注原始出处,不得提及本公众号为来源,其观点/准确性由原作者负责; 4. 使用互联网素材的,如涉版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