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科普速览】为您带来4条短讯,包括WAIC闭幕、光伏材料研究突破、类脑计算机“悟空”、神舟十六空间站科研进展,为您包罗最近的科学与技术百态。


01 WAIC 2025圆满闭幕


    7月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日集中发布多项重磅成果。在算力基建、全球治理、区域合作等领域实现突破,总投资达450亿元。大会吸引30.5万人次线下参观,全网流量达23.6亿。发布“人工智能12条”、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开源合作倡议等,勾勒AI发展与治理并进的新格局。同时发布涵盖人形机器人、数字孪生实训场、智算云平台等近百项前沿成果,展现中国在AI产业链全栈能力的迅猛发展。Future Tech创新孵化展示区也促成2.68亿元投资意向,显示初创项目活力。自动驾驶服务覆盖浦东核心区域,推动技术落地验证。


02 AI算法赋能光伏材料研发


    昆明理工大学团队构建“连续迁移”机器学习框架,在小样本数据下精准预测材料多性能,突破传统模型依赖大数据的瓶颈。通过先训练基础模型,再逐步迁移至具体性能指标,最终在1.8万余种候选中筛选出54种兼具稳定性与延展性的无机双钙钛矿涂层材料。其中六氟合铱酸铯铜材料表现突出,带隙适配光伏需求,兼具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为光伏与光催化等领域提供新材料库。该成果不仅提升材料研发效率,也为AI+材料设计提供普适方法范式,推进材料信息学发展。


03 类脑计算机“悟空”发布


    8月2日,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发布国际首台神经元规模超20亿的类脑计算机“悟空”,神经突触规模达千亿,逼近猕猴大脑水平,功耗却仅为2000瓦。系统由960颗自研达尔文3代芯片组成,搭载新一代类脑操作系统,能运行推理、生成、数学求解等智能任务,还可模拟多种动物大脑结构。其高并行、低能耗的类脑架构不仅为AI提供新型算力平台,也为脑科学研究开辟虚拟实验空间,助力认知机制探索,减少生物实验依赖。“悟空”有望成为连接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节点。


04 神舟十六科研新进展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进驻中国空间站已逾三月,科研任务稳步推进。最新一轮植物高效培养实验在问天实验舱启动,细胞学实验同步在核心舱展开。航天员们定期观测样本图像并完成回收操作。航天医学研究持续推进,涵盖骨代谢调控、整合组学等方向,已完成血液采集与冷冻保存。智能飞行机器人“小航”再度上线,与乘组协作进行多项实验,探索人机协同新方式。随天舟九号运抵的核心肌肉锻炼装置投入使用,可有效强化航天员深层肌群,助力重力再适应。与此同时,空间站内的智能物资管理系统完成升级,实现物资实时定位与消耗记录,为长期驻留提供保障。

本文图片:AI生成


【免责声明】

1. 标注“来源”的内容版权归原权利人所有;

2. 原创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并附链接,禁止篡改/商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3. 转载内容二次传播时必须标注原始出处,不得提及本公众号为来源,其观点/准确性由原作者负责;

4. 使用互联网素材的,如涉版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点赞(0)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